人社文化建设现状和建议
请用微信扫一扫
人社文化,是全体人社干部职工在从事人社工作和人社事业的实践中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行为财富的总和,是人社系统核心价值理念的综合体现,来自于人社工作和人社事业的实践活动,又转化和服务于人社工作和人社事业的实践活动,以推动和促进实现人社事业和人社工作为最终目的。当前,以提升人社系统软实力为突破口,找准人社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把文化建设作为人社队伍建设的战略制高点谋划全局,是当前摆在各级人社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现状
一直以来,人社文化主要以自在自发的方式存在和贯穿于人社工作中,重视不够、形式单一、创新不足、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一直制约、阻碍着人社文化的发展,使得人社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人社工作和人社精神需求。
一是认识缺位。各级人社部门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文化的现象,认为做好人社业务工作能够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了的“实惠”;而人社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比较“虚”,花费大量时间做人社文化工作,不但起不到显而易见的作用,如果措施不当,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
二是理解错位。认为人社文艺就是人社文化,把吹拉弹唱和琴棋书画当作人社文化的全部,没有深入挖潜人社文化的深层底蕴和人文内涵。更普遍存在文化活动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仓促准备的现象,不但起不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反而加重了人社干部职工的负担,对人社文化的进一步开展起到反面作用。
三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在各级人社部门,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人员培训等资金投入与其他方面投入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甚至很多基层人社部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几乎为零。
建议
贯彻落实好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创新人社文化工作,细化、具化“文化强民”标准,变人社文化自在为人社文化自觉,关键是找准以下几个着力点。
首先,要保障资金到位。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民文化水平,首先要保障文化基础设施的资金到位,确保文化触角延伸到广大干部职工身旁。
其次,注重职工综合素质培养。要重视对干部职工的文化教育投入,加大职工文化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对职工民族、民俗底蕴的培养,切实提高职工综合文化水平。
再次,以多种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学习科学文化、崇尚文化的氛围。目前,全国逐渐掀起宣传和推进文化建设的浪潮,基层人社部门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研究制定文化活动的举办机制,突出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科学文化氛围,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意义
作为一个面向基层、服务民生,承载就业、人才、维护稳定等重要职能的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正确认知人社系统优良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品质,深刻挖潜人社文化作为软实力引领和支撑人社事业发展内涵,高度重视创建先进人社文化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迫切需要,将人社工作与人社文化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有效的手段提升人社文化建设水平、以高质量的人社文化建设成果促进人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