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sexSelectedText ? sexSelectedText : '性别'}}
{{ageSelectedText ? ageSelectedText : '年龄'}}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离土农民就业调查与分析存在问题

时间: 2014-09-15 17:33 分类: 最新资讯 来源: [转载]

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 {{clickNum}}

一是就业转失业人员较多。离土农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81%,只有12.7%取得了初级职业资格,90%以上的人只会种养干力气活,有一技之长的离土农民不到8%,一人多技的不到3%,大多数人只能从事简单手工操作或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部分离土农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务工技能,加之对企业工作环境、劳动纪律不适应,不少人在短期内就主动或被动下岗。同时随着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离土农民就业后再度失业的可能性更大。

二是离土农民就业供需结构失衡。据调查,尚未就业的离土农民普遍存在“两低一少、两高一弱”现象,即文化水平低、职业资格低、职业技能少,就业期望高、年龄偏高、接受能力弱,未就业离土农民各种就业弱势叠加,与人力资源市场在学历、技术、年龄上的需求偏高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三是离土农民派生就业“三难”群体。一是大龄离土农民就业难。尤其是女40、男45岁以上的农民,受年龄、文化、体力、技能等条件的限制,就业十分困难。二是长期依赖土地的农民就业难。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也比较落后,对于他们来说,离土就意味着失业。三是居住相对偏远的离土农民就业难。相对于分布在县城周围或城乡结合部的离土农民而言,地处偏远的离土农民就业机会少、就业选择性小,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比较保守,因而离开土地对他们的就业影响更为明显。

四是零工市场存在较多隐患。目前全县有100人以上的零工市场6处,5-20人的零工团队几乎每村都有,大多以村委和村民带头人为依托,从事建筑零工、棉花采摘、绿化种植等临时性工作。日常工作状态是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体乘车早出晚归、口头协议、干一天算一天,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安全无保障,工作连续性较差,就业质量不高,收入不稳定,容易产生纠纷。

五是离土农民就业帮扶制度缺乏。近年来政府出台了较多鼓励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针对促进离土农民就业还未出台专门文件和系列政策,以“市场就业”为取向成分偏多,政府促进就业能力相对偏弱,对离土农民版主创业缺乏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就业援助和管理成为“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