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贫穷不可怕
请用微信扫一扫
那天,跟朋友一起逛街,到饭点我提议一起去吃烤肉,小夕很开心地说好,暖暖和阿霞的反应却很平淡。我以为他们不想吃,就说:“如果你们不想吃烤肉,我们可以去吃别的。”
暖暖犹豫了一会儿说:“烤肉我们喜欢的呀,只是月底了,我跟阿霞身上都没什么钱了。”
一般来说,年轻的上班族月底都很穷。暖暖是1993年出生的,阿霞是1994年出生的,两人都是2015年的应届毕业生;暖暖月薪3000元,阿霞稍微多一些,每个月3500元。在上海这座城市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个月3000多元,真的就只够吃饭,而且还要比较节省才行。
后来我们一起去吃了经济实惠的麻辣烫。暖暖和阿霞坐在店里感慨,工资好低啊,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花,现在有工作了又不好意思再伸手问家里要钱。每次去逛街看到漂亮的衣服都想要,但只要一看到价签,就立刻打消念头了,只能默默地上某宝找同款。
相对而言,我跟小夕的经济状况要好一些。小夕鼓励她们,说刚毕业穷一点很正常,我们那个时候也很穷,可能比你们还要穷,但只要努力工作,涨工资是一件很顺其自然的事情。
2011年,是小夕最穷的一年。那时,她在一家专门做户外广告的公司当平面设计,合同上签的是3000元,但事实上每个月到手就只有2000多元。每个月还要付400元的房租,住在格子铺一样的群租房里,全部的资产就只有一个24寸的行李箱。
那一年,她吃得最多的是牛肉板面、兰州拉面、沙县小吃、酸辣粉和麻辣烫。早上就在小店里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中午的饭费基本山都控制在10元以内。晚上,不饿的话就尽量不吃东西,或者用黄瓜和西红柿代替。那个时候,她最怕的就是AA制的同事聚餐,因为聚一次就一两百。那时候刚到公司怕大家说自己不合群,最开始还象征性地去过一两次,但后面的每一次,她都找借口推掉了。
但也就是在那一年,小夕学会了很多省钱的秘籍,比如哪家超市的日用品折扣力度高,比如哪个牌子的化妆品会在什么时间段做促销。买衣服从来都是反季节买,网上搜罗出了一批物美价廉的精品店铺,家里有好多宝贝都是换购来的。
也是在那一年,她的厨艺突飞猛进。原先在家里只会煮泡面和炒饭的那个小夕,学会了炒菜和煲汤。因为平时都很节省,所以每个周末她会做一荤两素,偶尔再煲一个汤,给自己补补身体。
她心里很清楚,一旦生病,花出去的钱会更多,所以她会非常努力地扼杀生病、吃药花冤枉钱的机会。她还开始锻炼身体,每周抽出3天时间,去小区附近一所学校的操场上跑几圈,周末不加班的话,就约朋友打羽毛球。
今年是小夕工作的第五个年头,现在的她,可以轻松地参加朋友的聚会,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场合她都有埋单的底气。可以在逛街买衣服的时候,更多关注衣服本身的材质、款式和上身效果,而不是价签。可以住在交通便利、环境清幽的小区。家里的固定资产,也从来上海第一年的行李箱,变成了N个包包,N+1件衣服,还有一堆外文设计书。
她说,其实她一直都很感谢那一段贫穷的日子。
贫穷像是一个严苛又尽责的老师,推动自己不断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教会了我更好地生活和照顾自己。贫穷又像是一个市侩的影子,不断用艰难处境冷嘲热讽,使得我更卖力地工作,更拼命地赚钱。
有些人有远见,进入职场以后,不断地充电学习,提升职业技能,能很快抓住机遇升职、加薪,他们不会穷。
有些人有耐力,能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掌握全新的技能,开发副业、赚取外快,他们也不会穷。
还有一些人,嫌弃工资低、待遇差,就干脆辞职不干,自己创业、做生意去了。经过几年的打拼,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更加不会穷。
所以,如果现在的你20出头,一穷二白,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恭喜你,这是生活在提醒你,该停下来,冷静思考,想一下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充电学习、提升自我了。
如果现在的你比较穷,不要害怕,20出头的贫穷只是一个过渡期,20出头的贫穷可以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增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