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三哭”,学会了,学会了,就赢了一半
一
一个人的才能是有才能的,可以为能力的提高而“哭”,有泪的坚持就是胜利。
如今在工作场所,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倒霉!”
许多人都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快速生活中。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即使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真的假的?
这倒也是。
然而,当我们回头看一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谁没有一滴眼泪和汗水呢?
匡衡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经学家,他因家庭贫困,以“为仆”换取了一次学习机会。他没有足够的油灯,只好用刀子在隔壁的墙壁上划了一道口子,然后就着从门缝里透进来的微弱光线看书。几年下来,他终于成了一位通古博今、博学多才、博学多才的圣人。
东晋的刘琨、祖??,就是“闻鸡起舞,锲而不舍”,最后成为“文武兼备”的名将。
苏秦在战国时代,就是“锥刺股”,勤修苦练;而汉代孙敬,也是“头悬梁”之法。
世界上没有一件容易的事,也没有人能轻而易举地在竞争中获胜。
进入工作岗位,实际上才是每个人的起点。要登上巅峰,前面有无数的难题等着我们去克服,还有无数的挫折需要去忍受,唯有含泪而行。
只有经历过这“寒彻骨”,我们才能得到回报,才能完成自己的蜕变,才能走向成功。
二
团队是建立在友情的基础上的,可以为了球队、为了兄弟而“哭”,有了眼泪,才有了胜利。
元末明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刘伯温曾经说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就是无敌的。
在职场上,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同理,一个优秀的团队,也一定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但是,什么样的队伍才算得上是优秀的队伍?
答案是:一支能在感情上团结起来的队伍,尤其是在一群人中,有一位可以为自己的同胞“哭”的领导者。
《三国演义》里刘备三度三度求见诸葛亮,见他不肯答应出山,不禁流下了眼泪。
诸葛亮被他的话深深打动了。他在痛哭的刘备身上,看出了队伍的成长潜力,于是同意下山,与自己的队伍一同打天下。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刘备这个“哭”字是“伪”的。这个想法是靠不住的。原因是,以诸葛亮的智慧,怎么会分辨不出刘备的眼泪是真是假?
而诸葛亮的选择,也是正确的。
刘备率领的这支队伍,终于成为了一支可以和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强大队伍。
团队是建立在“情感”之上的,尤其是当我们当上了队长以后,更要知道如何热爱这个团队,要知道真诚的对待每个人,你会笑,你会哭,你会哭。
这样,我们的队伍就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
有了规则,才有了事业的基石,才能为了“哭”而杀鸡儆猴,泪水之后才是胜利。
在职场上,友情固然重要,但规则也是必须的。
身为一名员工,尤其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公司的老板,我们必须坚持“有规则、有规则”,任何违反规则的人,都要用规则来处罚。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马谡是至交好友、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过,马谡心高气傲,违抗诸葛亮的命令,被诸葛亮处死,哭着喊着要处死马谡。
诸葛亮干嘛这么干?
理由很简单:没有规则就没有规则。
诸葛亮若是让马谡走了,那自己也没法对队伍中的其他人交代,对那些阵亡的战友们交代。最关键的是,他根本无法控制其他人,这会让团队崩溃。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要非常清楚,面对制度和规则,当“挥泪”的时候,无论多么心痛,都要狠下心来,当机立断。
我们热爱球队,热爱球队中的每个人。但是,我们绝不能让爱情冲昏了头脑。
当一个团队中,出现了“无情无义”这种人,就算你对他再好,他也不会回心转意,说不定还会在背后捅你一刀,这样的“毒瘤”,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人,就算再有能力,也不能让他继续留在队伍里。他们的出现,对于全队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白眼狼”,狼心狗肺,狼心狗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有能力的经理人。
工作场所是一个名利场,很容易引起“贪欲”,从而滋生出很多“细菌,病毒”。
但是,工作上的感情,并不只是金钱上的。甚至,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还在其次。
做生意,看人比看钱更重要。
“要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做一个人。”做一个好的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有情有义,要有自己的底线。跟“坑货”打交道,有几个人愿意?那岂不是和养了一只老虎一样?
“做事情要有格局。”所谓格局,就是要看得更远,也要看得更远。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的人,是不会有长远打算的。